MPAcc写作高分技巧: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的辨别误区(五):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
来源:MPAcc备考网 人浏览 时间:2020-06-18 13:43:13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34所自主划线院校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华东地区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华北地区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东北地区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五财一贸”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华南地区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西北地区
会计择校蓝皮书之北京院校
2026管理类联考备考大礼包限时领取中...
即日起,点击预约可免费领取限量备考资料大礼包!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测试包含数学、逻辑、写作三种题型,满分200分,其中写作占65分。可见写作在联考中所占比重较大,那么MPAcc备考网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写作技巧“MPAcc写作高分技巧: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的辨别误区(五):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供大家多多学习和参考!
今天我们聚焦于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重点来为同学们解析下两者的不同之处。
1. 易错误区
很多考生特别喜欢盲目地使用“以偏概全”这个词,遇见个错误就是“以偏概全”,实际上考生所遇到的基本上都是“因果无关”或“条件缺失”。
“因果无关”和“以偏概全”两者容易混淆的地方的是:一个论证中论据是小范围事件,结论是大范围事件,考生遇到此类论证很容易直接判断为“以偏概全”,但很有可能内藏玄机。
如果论据是结论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含关系,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那么此处存在的逻辑谬误为“以偏概全”。如果论据与结论没有关联,不存在包含关系或因果关系,小范围事件与大范围事件在实质上并不是一个事件,那么此处存在的逻辑谬误就是“因果无关”。
2. 析错识别
“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两种逻辑谬误的识别关键在于判断论据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是否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或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以偏概全,又称为“以例循规”,即从局部一个特点或性质作为另外更大范围的特点或性质,或是将一个事物的局部特点或性质作为该事物的整体特点或性质,片面地看待事物。“盲人摸象”和“管中窥豹”是对“以偏概全”最好的诠释。
而“因果无关”则是论据与结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推理关系,由论证的论据所能得到的结论与论证现在的结论不一致,论证的结论所需要的论据与论证现在的论据不一致。
3. 举例分析
【典型例题1】
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2013年1月)
【例题分析】
本段论证结论“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的论据为“这种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文艺作品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否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是否能产生文化影响力取决于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否被他国所认可,不会因为其存在就会被他国接受或关注。
不被认可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终将被埋葬在不为人所知的角落,这不是普同或者特异所能阻挡的。文艺作品宣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只能说明其具有文化价值,但文化价值不等同于文化传播,走不出国门的文化只能故步自封,不被认可的文化谈不上接受或关注。
【典型例题2】
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2016年1月)
【例题分析】
本段论证结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论据为“长三角‘用工荒’”这个区域现象和“2015年第二季度岗位供求比率1.06”这个统计数据。长三角是举例论证,第二季度是统计论证,举例论证和统计论证容易出现以样本数据代替总体数据、以局部事例代替全部事例这样片面推理的逻辑谬误,即“以偏概全”。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撑其快速发展的经济,所以“用工荒”的情况并不鲜见。然而,在中国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工作岗位较少,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且由2015年第二季度岗位供求比率1.06推不出2015年全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都是大于1,特别是在第三季度由于大学生暑期的到来和毕业季的结束,有数百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此时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很有可能小于1,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综上所述,长三角“用工荒”不能代表全国都是“用工荒”,2015 年第二季度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也不能代表全年都是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所以由这两个论据不能推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本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
【综合分析】
典型例题1中,“这种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论据是成立的,但这个论据与结论“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没有必然的推理关系。论据与结论既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包含关系,也不是原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因果无关”这类逻辑谬误可以概括为:此因非此果,此果非此因,此因得他果,此果需他因。
典型例题2中,论据中的“用工荒”、“空缺与求职人数”和结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等词汇表明论据与结论存在关联,所讨论的事件是一致的。此外,论据中的“长三角”、“2015年第二季度”和结论“劳动力市场”所代表的全国、全年之间存在包含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此处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
以上就是MPAcc备考网小编整理“MPAcc写作高分技巧: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的辨别误区(五):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的全部内容,希望在写作上对你有帮助!
以上就是MPAcc备考网小编整理“MPAcc写作高分技巧: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的辨别误区(五):因果无关与以偏概全”的全部内容,希望在写作上对你有帮助!
MPAcc择校评估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回复。小编推荐

在线题库
院校招生简章
- 12025MPAcc招生简章:南昌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22025MPAcc专业目录:厦门国家会计学院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32025MPAcc专业目录:福州大学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42025MPAcc专业目录:华侨大学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52025MPAcc专业目录:厦门理工学院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62025MPAcc专业目录:福建农林大学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72025MPAcc专业目录:厦门大学2025年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82025MPAcc招生简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2025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