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2228675

24h统一客服热线

自己半年来对数学的感悟——致17年考研的伙伴

来源:    人浏览    时间:2016-11-04 14:27:23

2026管理类联考备考大礼包限时领取中...

即日起,点击预约可免费领取限量备考资料大礼包!

  我14cc,考场上数学大概是45min做完,当晚对了陈剑答案,全对。说这个并无炫耀之意,只是觉得不说具体情况,恐怕17的都不会怎么看这个帖子了,至少当初现实如我就是这样“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还望海涵。

  先列出我的书单:1.《数学精典》 2.《高分指南》3.《名家详解》 4.《考前冲刺》后面的模拟卷 5.太奇模拟卷,机工十套卷(模拟卷都只做了一半),这些都是五星推荐,其中最推荐《高分指南》,我觉得将其定位成偏题难题,只有考清华北大人大才需要做的书有失偏颇了。一家之言~童鞋们自己理性判断,还请不要对号入座。

  首先说说我的底子,中人之资,数学基础更是不给力,还因为担忧数学而放弃学硕。所以我的方法可能不适合太强或太弱的童鞋,可能对基础一般,但对自己要求甚高,肯好好学的人比较适用。

  我从七月开始全面备战,后期发现其实可以更早些。希望要求分数高的有心人能听进一句话:即使你在论坛看到千千万万关于专硕半年足矣的言论,但若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精益求精的追求将会让你无惧考场的失误。

  七月复习刚开始准备时,自视过高,直接上手《高分指南》,然后被虐的体无完肤,直接怀疑自己的智商,心情十分沮丧,应该是自己水平不够,做了一章后无奈先行放下,转看《数学精典》,这书比起《高分指南》好上手很多,便一直做了下去,这个阶段我比较急,觉得时间不够,所以复习时间特别紧凑,上午全给了英语,下午和晚上基本都是数学,每天大概4.5小时,最后的两个小时给了逻辑。有人可能认为《数学精典》这书不咋样,但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觉得用来打基础挺不错,而且书中有些内容可以和《高分指南》互补,虽然这些互补内容可能不会考,但我的观点是,尽量没有盲点,尽量争取万无一失。做完《精典》暑假还没完,就开始做《高分指南》了。这个时候《高分指南》要顺手很多了,也是埋头苦做,当时依旧很急,觉得时间不够用,大概九月中旬把《高分指南》第一遍也做完了。这算是第一阶段完成,此时的状态依旧特别差,对数学还是没有感觉,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第二遍。对了,这里说一下,我是想着《高分指南》为主,《数学精典》为辅,所以第一遍高分指南没有把答案写上去,只把错题和重点题标记出来。第二遍是两本书同时进行,依旧是每题都做。可能有人觉得没必要,只需突出重点题即可,但是我一直坚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踏踏实实做第二遍。每日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也是大概5小时。做完第二遍,感觉依旧不咋样,做精典后的模拟题检验,自信心完全收到摧残。。。当时时最难熬的时期,感觉自己的付出啥都没有,甚至觉得自己压根考不上了。而且我没有研友,孤军奋战,心里的苦闷完全无法消散,辛亏有闺蜜和好友的悉心开导,才挺过去,开始继续看第三遍。这里我想对各位童鞋说,质变前的量变积累必不可少,而这个过程必定痛苦,但要坚信,付出必将有回报,阳光终将冲破乌云,坚持不懈,挺过去便是成功。我的质变便是发生在第三遍结束后,我觉得第三遍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感觉前两遍已经练习了不少题量,第三遍便转向总结方法了。此时已经步入十月,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位学长,给他打电话请教时,他一再建议我听陈剑的系统班,我听取了他的练习,然后觉得这个步骤也是发生质变的关键。我每天坚持听一章,根据陈剑老师的方法,对数学开始系统总结,同时对《高分指南》做第三遍,此时例题依旧全做,后面的练习做前两次的标记重点题。高分指南三遍完成后,《数学精典》第三遍则是做前两轮的标记题。两本书家听课完成时,十月也结束了。后来买了《名家详解》,十一月开始真题,错误量基本上是一个以内。也是这时,我重拾信心了。但觉得数学还是没有达到我想我的状态,做真题还是有个别盲点。做完名家第一遍后,也是十一月中旬了,此时没有之前那么急了,对考试也比较有底了。剩下的时间,本来打算把三本书再做了一遍,可是不再有之前的拼劲了,效率有所降低,于是买了本《考前冲刺》,打算做后面的模拟题,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考前冲刺有难题偏题,性价比太低,考试也达不到这个难度。但我想说,我觉得做下这些题目很有价值,绝对可以查漏补缺,开阔思维。真的,我觉得我考场上能一路顺利,没有卡题,那些所谓的难题偏题怪题对我的思维很有启发作用。当然,童鞋们也要合理判断,比如什么燕尾定理的题,那个还是可以忽略。我所说的有价值的偏题怪题,是思维创新,很好地但较难地考察了知识点的融合,不是明显地完全超纲题。我做考前冲刺没有真题那么好的战绩,基本要错2-4个,但自己也算满意了。对了,忘记说我做精典后面模拟题的情况,惨不忍睹,错上4.5个是家常便饭,稍不留神能破5。至于精典模拟题的难度也是较高的的,而且没有解释,但我觉得自己可以好好想想错题,没有答案自己应该也可以琢磨出来。我把我的做题情况清楚地说出来是为了让童鞋们以后复习时有个参照,不要像我一样,没有研友了解,对自己的情况只有迷茫和困惑。考前冲刺我也只做了十套,后面时间感觉来不及了。正式踏入十二月后,我就开始模拟和做《高分指南》和《数学精典》的第四遍,进一步梳理数学体系。《名家详解》的话觉得简单,再加时间不够,就不想看第二遍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真题为本,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也是一家之言,只是自己的感受~本来我是计划十二月全程模拟的,后来发现看错题远远重于模拟,就后期继续去看错题了,隔几天模拟一次。考前还是把所有错题又看了一遍。

  这半年的数学学习流水账也大致记录完了,虽然手机一个个地码字不容易,但我还是花了几个小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了我这一路历程,只希望15的童鞋不再像我一样一路迷茫地摸黑前行。当然,一家之言,童鞋们理性分析判断。

  这不是经验贴,更不是炫耀贴,只是自己切身体验的感触,一则回馈论坛,二则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童鞋。希望大家不要喷我。

MPAcc择校评估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回复。
半年集训营

用考研政治刷题
轻松掌握政治考点

X